野火。

卡捷琳娜·伊凡诺芙娜这个人物非常真实,陀翁对人性的观察锐利又细致入微到让人惊叹,仿佛始终以一种悲悯的情怀对现实进行批判。


本人没有陀翁那么广阔的胸怀,因为和生活中经历的很多事、认识的很多人太相似对卡捷琳娜的行为无法忍受,真是好久没这么讨厌过文学作品里的角色了。。


这一刻我仿佛看清了卡捷琳娜彻头彻尾的虚伪……说得通俗一点,这是一个一直在给自己“立人设”的女人。她在向米卡借钱时下跪的行为并不是因为心里感激,而是因为她觉得“应该这样做”,是在表演,出于一种下意识的、感动自己的目的。包括送钱给斯涅吉辽夫,还有在米卡变心的情况下依然“坚贞”的爱情,都不是出于她真的这样感觉、自动自发地想这样做,而是由于她在心里给自己立的人设:一个感情高尚的女人、一个有知识的女学生。她沉迷于下意识的、虚假的表演,而忽视了自己真正的(对伊凡的)感情,最终却出于“保护伊凡”的目的,在不清楚事实的情况下,在法庭这个决定米卡命运的地方失去自制,情感崩溃!


如果说人格表演只是人类自恋的(精神分析学意义上的)本性导致的行为的话,这时她的行为表现出来的过于自信的自作多情却是令人难以原谅的!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令人无比头痛。明明没有人要求她为了救米卡做证,甚至米卡和阿辽沙还特意叮嘱过她不要说,可是她还是要说!在伊凡主动认罪的时候,明明没有人拜托她,明明她不了解事实的全貌,明明伊凡对她说过天对她没有爱情,她却忽然对自己的感情“大彻大悟”,以至于完全颠覆了自己之前的证词,决定了米卡的命运,真是令人气愤无比。


这部小说里,米卡、伊凡、阿辽沙、格鲁申卡、丽萨,甚至斯涅吉辽夫和柯里亚等等,都对自己的心是诚实的,只有卡捷琳娜是虚伪的。她的人设的扮演,出于她对自己所热衷于扮演的那个角色的爱恋,也就是下意识的、极度的自恋。由于扮演高尚的角色所提出的要求,她压抑了自己真实的、作为人的、那些卑劣的情感,它们在她情感决堤时全部一涌而出!苏格拉底对我们提出了要求:认识你自己!不认识世界的人只是无知的,不认识自己的人却是愚蠢的。一个真正有智识的人,就算不能做佐西马长老那样智慧的人,不能做阿辽沙哪有纯洁的人,也宁愿要米卡的放纵、伊凡的痛苦挣扎、丽萨的自承卑劣,也不要卡捷琳娜的虚伪的、自我欺骗的所谓“高尚”!



评论(8)

热度(24)
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